手机扫码访问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2022-07-061 9.99元 7页 73.36 KB
立即下载 侵权申诉 举报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下载需要9.99
点击下载完整资料立即下载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4古代诗歌四首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3.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爱国、爱乡、关心友人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诵读诗歌,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2.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赏析法、拓展阅读法教学过程展示: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为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融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1.文体知识⑴文学体裁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⑵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即古诗)和现代诗歌两大部分。⑶古诗的形式①古体诗(如《观沧海》《龟虽寿》等)②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如《夜雨寄北》《题破山时候禅院》等)③词(如《浣溪沙》)④曲(如《秋思》)⑷乐府诗属于古体诗,它的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篇目可长可短,不必押韵。乐府是要配乐演唱的。⑸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2.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二)教学《观沧海》1.初读感知⑴听老师范读诗歌,注意字音、朗读节奏和感情基调。【明确】①正音。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澹澹(dàndàn)萧瑟(sè)哉(zāi)②朗读节奏划分。观沧海7,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①激昂、高亢、雄壮……慷慨激昂,雄浑苍凉是曹操诗歌的风格。2.自由朗读,边读边找出这首诗歌相关的内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看到什么景【明确】作者(曹操)——碣石山(东临碣石)——秋天(秋风/萧瑟)——壮阔的大海(观沧海)3.展开联想和想象,试着描述诗歌画面。【明确】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茫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诗人感到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美好的图画啊!看到太阳、月亮的运行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2.研读赏析⑴全文以哪个字统领全篇?开头两句有何作用?【讨论展示】观(诗眼)。开篇点题,交待观看的方位、地点及对象。⑵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意象?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讨论展示】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实写9-12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写注: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内容无关。⑵诗人由山岛、树木,写到洪波,描写的手法有没有发生变化?【讨论展示】由近到远。山岛、树木、百草是近景,洪波涌起是远景。由静态描写到动态描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全是实景,主要描写了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象和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显示了在茫茫苍苍的大海上,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生机勃发,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山河图画啊!⑶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请找出来,并加以赏析。【讨论展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个"若"可以看出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状观景象。这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运用想象、夸张等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这种描写的手法又称:虚写。在曹操的心中,他早已成为那吞吐日月、容纳星河的沧海了。⑷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讨论展示】这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写大海雄奇壮丽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3.自由背诵。检查过关。(三)教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听课文录音,注意注意字音、朗读节奏和感情基调。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明确】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读通诗歌大意,了解诗中意象。【明确】主要意象:杨花、子规、明月。诗歌大意:杨花凋谢了,只有杜鹃鸟在不住地哀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奔赴夜郎以西!2.研读赏析⑴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讨论展示】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讨论展示】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⑶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讨论展示】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⑷赏析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讨论展示】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未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富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⑵概括主旨。【明确】作者将对朋友真切的感情融入到客观景物当中,表达了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深切的思念之情。3.自由背诵。检查过关。(四)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检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歌的背诵。1.指名背诵。2.小组赛背。3.全班齐诵。7,(一)教学《次北固山下》1.自由朗读,试着标划朗读停顿。【参考】次北固山下王湾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参考注释,读通读东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明确】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3.研读赏析⑴诗歌的题目“次”表明诗人此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请用诗中的关键词加以印证。【研读展示】羁旅漂泊;客、行、乡书、归雁⑵找出本诗直接抒情句和写景句,并分析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明确:①直接抒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写景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②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⑶如何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所蕴含的的生活哲理?【讨论展示】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的春色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新旧交替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⑷赏析名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讨论展示】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愁。何以寄托?这时,他举头望见了北归的鸿雁,于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思乡之情托于北归的大雁,更显其情浓。⑸探究主旨【讨论展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4.自由背诵。(二)教学《天净沙▪秋思》1.自由朗读,试着标划朗读停顿。【参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参考注释,读通读东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明确】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7,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3.研读赏析(1)“枯藤老树昏鸦”和“古道西风瘦马”能使人感受到一种苍凉和伤感,那么“小桥流水人家”插在其间是否协调呢?【讨论展示】协调,因为黄昏时分乌鸦归巢,而游子却远在天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难以自禁。别人有家,尽享温馨,而自己却有家不可归。那种伤心欲绝之情也就不言自明了。这里又采用了反衬的手法。(2)如何理解《天净沙·秋思》的内容和意境?【讨论展示】《天净沙·秋思》写秋野旅人的情怀。开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纯粹写景。作者只单纯地说了六种景物的名称,便让一幅秋野黄昏行旅图的背景活现在读者眼前:天色已是黄昏时分。夕阳照射下的枯藤攀附在老树上,树头几点寒鸦。地上一条清溪,溪上架着小桥,不远处便是幽静的茅屋。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虽然还是只说景物名称,但是这三个词却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古道”是苍凉寂寥的,“西风”是萧瑟悲凉的,“瘦马”是疲惫无力的,这已经不是单纯写景了。而“瘦马”一词,在这里还应该包含骑在马上的人。这是这幅画面的主要部分。“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这才明显地写到旅人,写到旅人的心情。秋天本来就容易使人发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凉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他更会想到故乡的人,瞻望漫长的前路,因而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说了“断肠人在天涯”六个字,却包含着许多的意思。(3)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归纳主旨。【讨论展示】通过描绘一幅暮色苍茫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游子深沉的思乡愁绪和孤独寂寞的情怀。4.自由背诵。三、拓展延伸“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迷语大会》之后,由央视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大会凸显“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基本宗旨,通过诗词知识的比拼和对诗词的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代文化达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净化心灵,传承诗风。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标识(1)《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来,很多网友发表看法,请你也来跟帖留言。7,@栀子花:重温诗词之美,享受诗意人生。@秋雨:诗词大会,把我们带进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跟帖:(2)根据中国诗词大会标识,结合图案和文字介绍该标识的设计意图。(3)如果你们学校举行“诗词诵读”大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写一段开场白。【讨论展示】1.(1)示例:学习古典诗词,尽享诗意人生(2)示例:图形的主体是“中国诗词大会”几个汉字,其中“中”字左边连带的书卷图样寓意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右边溢出的弯曲线条寓意汉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字样占据的半圆形状寓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学无止境。(3)中华五千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举行“诗词诵读”大赛,让我们走上台来,共读中华经典,聆听诗词书韵味。四、课堂小结五、课堂板书观沧海曹操1.虚实结合:“水何澹澹—百草丰茂”是实写,“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是虚写;2.动静结合:山岛、树木、百草是静态,海水荡漾,洪波涌起是动态;3.写景顺序:由近到远。山岛、树木、百草是近景,洪波涌起是远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漂泊无定子规—不如归去写景——离愁别绪明月—陪伴友人抒情——关怀、思念青山绿水《次北固山下》王湾岸阔帆悬乡愁7,海日江春乡书归雁藤树鸦桥水人家绘景《天净沙·秋思》古道风马马致远夕阳断肠抒情六、布置作业背诵默写《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七、推荐阅读篇目《南浦别》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润州听暮角》唐·李涉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八、教学反思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1.本课四首古代诗词,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融情于景,做到了情景交融,是引导学生品读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典范。教师的适当点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2.学生在诗歌记忆上积极性很高,课堂上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尤为重要。本课在朗读的形式和赏析的角度上,还须多样化,让学生多方位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7
同类资料
更多
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