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

辽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22-01-021 9.99元 11页 50.55 KB
立即下载 侵权申诉 举报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下载需要9.99
点击下载完整资料立即下载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辽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10月模块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祀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粒、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摘编自刘湘溶优题速享《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材料三: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C.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D.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C.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二者命运与共。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D.“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4分)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大师(节选)双雪涛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4分)9.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凡十余年,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延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山著书立说。B.宋濂为帝讲经,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讲授《大学衍义》,谏太祖要赏罚适中。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由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大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D.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濂傅太子凡十余年,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14.文中宋濂两次被贬各是什么原因?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垂虹亭张孝祥①舣棹②太湖岸,天与水相连。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飙③千里,鸥鹭亦翩翩。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欲酹鸱夷西子④,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②舣(yǐ)棹:停船靠岸。③商飙(biāo):秋风。④鸱(chī)夷西子: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携西施隐居于五湖(太湖),自号“鸱夷子皮”。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五年前曾游太湖,如今重来,见湖上水天一色,鸥鹭翻飞,风景如故。B.面对太湖美景,词人在想象中仿佛置身水晶宫阙,成了驾驭长风的仙人。C.词人凭栏长啸,以至“惊起壑龙眠”,想象和夸张手法强化了慷慨激昂的情绪。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D.范蠡是词人仰慕的榜样,因为范蠡不贪恋功名权位,退隐江湖,独善其身。16.史载张孝祥“尝慕东坡,每作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这首词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的句子是:“,,。”(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场大考。面对此次危机和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迅速作出,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动员和组织全党全国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态势良好,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不断拓展和巩固。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湖北和武汉医疗救治,社区防控和后续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其他地区人员流动和聚集增加带来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决不能让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决不让全国上下的艰苦努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布置同心同德沉重前功尽弃B.部署勠力同心繁重前功尽弃C.部署同心同德沉重竹篮打水一场空D.布置勠力同心繁重竹篮打水一场空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目前已经取得了胜利,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B.目前已经取得了胜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C.目前已经走出最困难的阶段,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D.目前已经走出最困难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一良好态势,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拓展。B.这一态势良好,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拓展。C.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这一良好态势,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不断拓展和巩固。D.这一态势良好,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不断拓展和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__①__。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口密度不断提升,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疫灾不仅流行的频度越来越高,流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同时,随着人类干扰自然和破坏自然程度的加深,疫病种群不断增多,疫灾的破坏性不断增强。从自然规律看,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疫灾发生得相对频繁;__②__,疫灾也相对稀少。同时,有的病原体具有自然疫源性,这类疫病所导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如鼠疫、血吸虫病等;还有的病原体存活需要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这类疫病也有一定的地方性,如疟疾、黑热病、霍乱等。从春秋战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720年间,我国至少有893年为疫灾流行之年。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疫灾频度为20.99%,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疫灾高峰期;北宋以来,疫灾频度不断上升,明清疫灾频度高达78.34%,是第二个疫灾高峰期。在中国古代,__③__,政府蠲免租税,赈济钱粮,施医给药;下罪己诏,祭祀社灵,请求上天宽宥。民间则捐钱捐粮,施医给棺;行巫道术,驱逐厉鬼;抬神巡游,求神保佑。民国时期,疫灾的应对渐渐步入科学的、制度化的轨道。但是,当时公共卫生体系毕竟处于草创阶段,社会又动荡不安,疫灾流行之时,政府和民间的应对效率,总体而言仍然非常低。(摘编自《疫灾的历史地理学思考》)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个并列复句来概括第一段和第三段的主要意思。(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一首名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牺牲于1929年。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需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1年。一百多年时光,两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参考答案1.D(A.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对所有人一视同仁”。B.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错在“更离不开……”“才有了……”。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C.“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对人类的界定错误)2.B(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3.D(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D项是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强调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4.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5.     ①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②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③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6.B7.B8.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9.①父亲追求的是下棋的纯粹,恪守君子之交,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10.D11.A12.B(应为“他讲授《春秋》,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义》,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13.(1)宋濂做太子的老师共十多年,(太子的)一言一行宋濂都要用礼法来劝谏,使他回到正道。(凡,一共;傅,做老师;讽以礼法,用礼法劝谏;使(之)归于道,使他回到正道。)(2)(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于是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悉,全部;诘责,责问,质问;微,如果没有;罪,加罪,治罪。)14.①第一次被贬是因为考证祭祀孔子的礼仪上奏不及时。②第二次被贬是因为长孙宋慎因胡惟庸案获罪,宋濂被牵连。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15.D【解析】D项理解不全面。“不贪恋功名权位……独善其身”错。词人仰慕的是范蠡功成身退、游乐江湖;“未办当年功业,空系五湖船”是慨叹自己功业未成,却无奈退隐江湖。16.①从思想情感上看,两首词都抒发了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悲凉心境。②从表达技巧上看,这两首词都是借古抒怀,借助联想想象,运用典故、夸张等手法,使情景有机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③从语言风格上看,两首词在遣词造句上都讲求刚劲有力,展现了典型的豪放派风格。(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题目要求分析作品与苏轼名作的相似之处,解答此类题目宜从整体上把握作品,选取诸如思想情感、意象意境、表现手法、语言特点、风格特征等比较大的角度,而不宜拘泥于局部内容或个别词句。17.(1)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其恕乎?18.B“部署”指安排、布置人力、任务等,一般指大规模地、全面地、原则地安排配置。“布置”指在活动中做出安排,多指具体的安排、配置等。此处指中央作出的重大安排,应选“部署”。“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此处强调齐心合力,应选“勠力同心”。“沉重”指分量重。“繁重”指繁多而沉重,多与“任务”搭配。此处选“繁重”。“前功尽弃”指以前的功劳努力全部丢失白费。“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喻白费力气,没有效果,劳而无功。侧重于用的方法不合适,口语色彩重。此处用于书面语,强调努力白费,应选“前功尽弃”。故选B。19.C“目前已经取得了胜利”与后文“任务依然艰巨”“风险依然存在”相矛盾,排除AB;事理上应当先防控疫情,后发展经济,排除D。故选C。20.A划线句语病有三处,一是主语缺乏,与前文缺少衔接;二是“态势良好,是……结果”搭配不当,应改为“这一良好态势,是……的结果”,排除BD;三是“拓展和巩固”语序不当,应改为“巩固和拓展”,排除C。故选A。21【答案】①也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②温暖期气候较稳定 ③每当疫灾发生时【解析】第一段中,第一句话是主旨句。根据关联词语的提示,与“既受……制约”结构上相照应,第一空的形式应该是“又受……制约”,根据下文“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从自然规律看”两处确定要补写的关键词为“自然规律”。第二空前面是分号,前后两句语意形成对比,应该填写与“寒冷期气候变化大”相反的情况;第三段“疫灾”一词反复出现,为关键词,按照逻辑关系,应该是“在中国古代,什么情况下政府会怎样做”,据此推断应该与“疫灾发生”有关。22【答案】第一段:疫灾的发生,既受社会规律制约,也受自然规律的制约。第三段:疫灾的应对,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民间的行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概括以及正确运用句式的能力。题目要求用并列复句来概括段意,首先应想到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既……又……”“一边……一边……”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等。第一段中第一句是文段的中心句,且包含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符合要求,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第三段,关键词语是“疫灾”,根据“政府蠲免租税……”“民间则捐钱捐粮”,可表述为“疫灾的应对,既是政府的行为,又是民间的行为”。23.【写作指导】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题目的两个关键词是“选择”与“改变”。关于“选择”,从材料内容可知,这里的“选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择,而是特指人生道路的选择。诗句说“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行人稀少”意味着未知和艰难,彭湃、彭士禄父子两代人所作的都是这样的选择。关于“改变”,诗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材料末说“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改变了自己”是说使个人走上完全不同的另一条人生道路,“改变了很多”包括改变了环境和身边的人﹐甚至改变了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整合起来﹐“选择”与“改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是因果关系,即因为“选择”所以“改变”;可以是条件关系,即只有“选择”才能“改变”;也可以是假设关系,即要想“改变”必须“选择”;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材料中两位人物的“选择”都是出于祖国的需要,都是个人服从国家的英雄行为。而且,他们还是父子,是两代人在不同年代的“相同”选择,这说明材料的本质内涵是:前赴后继,代代相传,在决定人生道路时选择服从国家需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那么,作为高三学生,我们也正面临着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准备改变什么?这也是这道作文题可以遵循的基本思路。辽宁师大附中高二语文第11页共11页
同类资料
更多
辽宁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