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

【2021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核心考点提纲精编详细版(按课时整理,必备!)

2021-12-291 9.99元 28页 60.48 KB
立即下载 侵权申诉 举报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下载需要9.99
点击下载完整资料立即下载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2021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核心考点提纲精编详细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答题关键句子1.1坚持改革开放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1949,新中国成立)富起来(1978,改革开放)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工作中心与兴国之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的政治基石。5.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6.我国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择,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8.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9.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10.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11.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1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2走向共同富裕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3.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6.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第28页共28页 2.1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改变生活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中国已经驶上创新强国的快车道。3.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4.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是改革开放的生命。2.2创新永无止境1.时代精神核心:改革创新;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选择题经常颠倒说法,需要注意。2.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3.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总体科技水平不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不能说“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领先世界”。4.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选择题经常把“教育”换成其他的,比如“科技”。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4.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6.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参与民主生活1.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都是权利,不能说成义务)第四课建设法治生活4.1夯实法治基础第28页共28页 1.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2.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3.法律要求实行良法之与善法之治。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5.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6.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7.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9.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2凝聚法治共识。1.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4.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也可以依法行政,但不能说青少年要依法行政、不能说法院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只能是行政机关。5.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区别: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因此对应观点是“党要依法执政”;政府是行政机关,因此对应观点是“政府要依法行政”。6.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继承优秀文化,而非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不能全面继承传统文化,也不能吸收所有外来文化。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第28页共28页 4.文化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5.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6.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7.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集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8.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不断加深,最终世界各国会消除文化差异,实现统一。“消除文化差异,实现统一”,说法错误,我们要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9.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大胆地吸收和利用一切外来文化。“一切”错误。吸收外来优秀、先进文化。5.2凝聚价值追求一民族精神核心1.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两者注意区分。3.文化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之分,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各有特色,各有所长,不能说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化秀的文化。4.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5.中国人民精神特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6.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有着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不能说“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或“民族精神已经过时了”。7.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6.1建设美丽家园正视发展挑战第28页共28页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不能说人口问题只是中国的问题。2.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4.我国人口状况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5.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对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6.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7.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8.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实质都是发展问题。9.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解决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0.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1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保护环境开发资源: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第四单元6.2共筑生命家园7.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8.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9.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10.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11.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12.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第28页共28页 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6各民族地区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不能说成”消除差距”。7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8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我们的义务,不能说成权利9同心掬得满庭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说的是民族团结10.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11.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12.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反裂是义务,不是权利。13.我国尚未完全实现统一。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15.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17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本质)18第一个百年目标:(建党一百周年1921-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建国一百周年1949-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未实现)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20.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2.伟大的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3.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24.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5.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6.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7.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不能说成“主导”,“决定”,“领导”,“最重要”,’核心”、“统治”、“霸主”。28.中国梦未实现第28页共28页 21.创新型强国未实现22.民族区域自治: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内蒙古(一定自治权,非高度自治)23.一国两制:港澳台(高度自治)32.自信中国人的表现: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第1课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意义)?(P3-P5)①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激发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②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方针)已成为社会共识。2、★改革开放的重要性?①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综合国力方面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方面②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③国际影响方面(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4、【常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第28页共28页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坚持改革开放。④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⑥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新时代的改革前行者?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③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④我们积极宣传改革开放政策,争做改革开放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第1课第2课时走向共同富裕1、★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P9-P11)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P9-P11)①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③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3、★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P11-P13)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第28页共28页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4、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P11-P13)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②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5、(补充)【常考】★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教育公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这说明了什么?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④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⑥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⑦党和政府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⑧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补充)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社保、医疗、教育公平、脱贫攻坚等)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⑤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①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28页共28页 ④有利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⑤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中学生如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贡献?①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②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③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城乡环境。 ④敢于同破坏乡村科学发展的行为作斗争。第2课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创新对个人来说有什么作用?(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2)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3)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2.创新对社会来说有什么作用?(1)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2)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3、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的重要性)(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魄,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3)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4)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18页)(5)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5、改革与创新的关系(1)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2)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3)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第28页共28页 第2课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1、★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我国科技国情)(P20)(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2、★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P21-P24)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教育(教育的重要性)①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③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4、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24-P28)①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②★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③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④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5、创新精神的表现是什么?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6、在创新的时代怎样对待知识产权?(P27)①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第28页共28页 ②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③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11、(补充)【常考】★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成为创新型人才?①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②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③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④要勇于探索,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动脑,积极参加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第3课第1课时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1、为什么要发展民主?(P33)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2、★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什么意义?(P3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4、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有哪两种?(P34)①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②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5、★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意义?(P35)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第28页共28页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第3课第2课时参与民主生活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涵和保障分别是什么?(P38)(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保障: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P38)(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P39)(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P40)(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意义:①国家: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个人: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3)形式:信访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P41-P42)第28页共28页 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②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③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P41)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④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P42)①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③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9、★(补充)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②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④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等。第4课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重要性)?(P45、P47)个人: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社会: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国家:③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人类:④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P45-P46)第28页共28页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P47-P48)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③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做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④依法治国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是反腐治权的治本之道。4、★国家如何建设法治中国?(P49-P50)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5、(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依法治国基本要求(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举例:人大及常委会制定通过《XX法》严格执法——举例:行政机关(如公安交警)……、XX被抓……公正司法——举例:法院、检察院……全民守法——举例:无论职位高低都要守法6、(补充)全面从严治党,加大反腐败力度说明了什么?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③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7、(补充)扫黑除恶反腐败的意义?①有利于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为人民谋利益。②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③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第28页共28页 ★8、(补充)作为青少年,你能为建设法治中国做些什么?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积极宣传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依法行使监督权,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4课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P51)(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可概括为“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3)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4)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2、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P52)(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P52-P53)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政府)②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政府)4、厉行法治的内涵?(P53)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5、如何历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P53-P55)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28页共28页 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个人)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党和政府)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6、★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的关系)(P55)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五课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为什么弘扬优秀中华文化(重要性、意义)?(P60-P61)重要性: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阿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意义:④有利于传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60)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革命文化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1)第28页共28页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国家: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中学生:①我们要学习、宣传、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②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积极为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5)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③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8、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内容: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9、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10、(补充)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国家:①完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方面的法律法规。②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与创新。③加大对破坏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④加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参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2)公民:①通过课文阅读、艺术欣赏和社会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粹;②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③自觉保护文化遗产,敢于同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第五课第2课时凝聚价值追求▲1、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P67、P69)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第28页共28页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7)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P67)(1)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2)本质: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三爱)4、当今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哪里?(伟大民族精神的新内涵)(P67)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②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③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④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5、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P68)(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3)改革开放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6、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7、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P72)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P71)(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9、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10、(补充)模范人物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第28页共28页 (1)自身方面:珍爱生命、自信自强、积极乐观、勇对挫折、勤奋好学、顽强拼搏(2)对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见义勇为、敢于承担责任、孝老爱亲(3)对职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4)对国家和社会:热爱祖国、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服务社会11、(补充)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③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⑤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六课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P75-P76)①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②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③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P75)(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P76)①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③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推行计划生育的作用)4、★我国为什么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三孩”?(P76)①生育政策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②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有哪些?(P77)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6、★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我国的资源国情)(P78)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第28页共28页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7、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P78)①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②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我国资源问题的危害)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8、★我国的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P79)(1)形势:①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②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2)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9、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P80)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六课第2课时共筑生命家园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P83、P84、P87)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P85-P87)第28页共28页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补充)实行垃圾分类,加强环境保护,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②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③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7、(补充)为了保护环境,国家、企业、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国家: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大环境治理和宣传力度,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2)企业: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3)青少年:①我们要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学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 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敢于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③为保护环境,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如:节约用水、用电;做好垃圾分类,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尽量乘坐公交车或步行出行;践行光盘行为。第七课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P91)①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②大流动、大融居。▲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1)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第28页共28页 (2)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民族平等的表现?(P91)①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5、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P92、P96)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6、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国家: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严厉打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2)中学生:(意识+行动)①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 ④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7、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P93)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8、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P94-P95)(1)经济: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③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④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2)民生: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②发展教育。③就业政策。④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文化:①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②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第28页共28页 ▲9、(补充)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其他原因 ①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原则。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 ⑤民族地区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第七课第2课时维护祖国统一▲1、为什么要反对分裂?(P98-P99)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②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如何反对分裂?(P97-P99)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3、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P99)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②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③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4、中学生如何维护国家安全?①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总体国家安全观。②认真学习和宣传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 ③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 ④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要及时向有关国家机关举报,敢于同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⑤为维护国家安全,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⑥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5、“一国两制”的地位、基本内容、“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地位:(1)“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2)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3)“一国”和“两制”的关系?①“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②“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第28页共28页 6、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P100)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7、实行“一国两制”的意义?(P100-P101)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②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8.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愿望) ②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历史地位)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同胞关系) ▲9、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P102-P103)①政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②文化: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③经济: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④交往沟通: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青少年应该如何做?①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热爱祖国,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②积极宣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原则和立场。 ③多与台湾同胞亲近、交流、走动。④敢于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11、(补充)台湾与大陆的合作交流有何意义?①有利于坚持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②有利于两岸同胞之间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发展。③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第八课第1课时我们的梦想1、中国梦的地位、内涵?(P105)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地位) ②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内涵和本质)▲2、为什么要实现中国梦?(重要性)(P106-P107)第28页共28页 ①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P106)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当前我国已经迈入怎样的新发展阶段?(P106)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哪些新的伟大成就?(P107)①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②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③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6、★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P107)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三个意味)(P108-P109)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民族复兴角度)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社会主义角度)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贡献角度)8、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P109)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9、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是怎样的?(P110)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111)第28页共28页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辆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第八课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1、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P112)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2、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P113-P114)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新时代为什么需要奋斗?(P114)①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②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③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4、★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P11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P116)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③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④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⑤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7、(补充)【常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和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坚持改革开放;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健全社会法治体系;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⑤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⑥坚持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⑦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青少年:①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能力;③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④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磨砺坚强意志;第28页共28页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⑦增强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⑧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⑩自觉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等等。第28页共28页
同类资料
更多
【2021新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核心考点提纲精编详细版(按课时整理,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