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10-081 9.99元 24页 108.00 KB
立即下载 侵权申诉 举报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下载需要9.99
点击下载完整资料立即下载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吉林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前几年出现的“网络公共外交”从内涵到外延都面临调整。新媒体类型的多元与多变,促使国际外交的舞台更为广阔,普通民众参与公共外交的可能性也在提高。在过去十几年中,为了让国际社会理解并信任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努力,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这些努力的效果正在受到新媒体环境的挑战。根据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课题组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有些国际民众认为存在“中国威胁”,甚至有少数国际民众认为中国对国际事务贡献不大。有效建构中国国家形象仍然任重道远,学习和摸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共外交更是当务之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公共外交主要通过奥运会等大型活动、国际会议、学术论坛、记者招待会、文化年、企业间的跨国际交流等形式展开,体育、文化、媒体、政界人士及普通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国际社会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也使得我国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然而,由于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国在海外直接利用新媒体开展公共外交的意识和实践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媒体平台上塑造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塑造符合中国利益的国际形象,最需要政府和专业机构从国家战略高度加以研究和规划。许多国家都对此展开了国家战略高度的研发工作,比如,在2011年美国出台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报告中,新媒体的外交应用价值首次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公共外交积极倡导“政府为主导,社会精英为中坚,普通公众为基础”的信息流通模式。而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则采用“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模式,这类传播活动更注重目标公众的反馈和参与。不难看出,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公共外交的基本理念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度。中国在国内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海外拥有庞大的侨民,具备新媒体平台上对外交流的人口优势。其中,华人华侨是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天然桥梁,充分调动华人华侨的积极性,更是顺应新媒体时代特征的重要理念。 必须认识到,新媒体促成的公众对公众的自发交流,虽然并非由政府组织发起,却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在2008年西藏3·14事件期间,中国民众和海外华人华侨利用网络媒体发声,他们自发地在网络论坛、视频网站上发布有关西藏问题真相的帖子和视频,抗议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这些自发行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纽约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承认,尽管他并不赞同这些人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的所有观点,但这些表达令他重新思考对西藏问题的认知。新媒体时代,中国的外交工作理念,需要更多地调动普通民众的自主能动性。从博客到微博、微信,不断涌现的数字社交媒体给传统外交的形式和战略带来了革命性挑战。只有以人为本,调动民众,让他们参与到公共外交之中,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外交进展。(摘编自雷蔚真《新媒体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新观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在国内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海外拥有庞大的侨民,在新媒体公共外交上具有更大的优势。B.2008年西藏3·14事件后,中国民众和海外华侨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观点,改变了西方对西藏问题的看法。C.新媒体时代需要多依靠政府之外的力量,只要能调动全民参与公共外交的热情,就能取得外交工作新突破。D.新媒体时代要想进一步建构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就必须充分学习和探索新媒体公共外交。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入手,点明目前遇到的公共外交挑战,明确了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外交的重要性。B.《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在浏览网上的信息后重新思考西藏问题,证明了新媒体在公共外交方面的优势。C.文章在重点分析了我国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现状和应采取的措施后,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D.文章在论述中综合使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的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也将有可能参与公共外交,发表自己的见解。B.奥运会、国际会议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国际社会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声誉。C.新媒体时代公共外交的一个特点是公众对公众自发交流,这与公共外交倡导的信息流通模式相对立。D.中国的外交工作理念应随时而动,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给传统外交带来了巨大挑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那么,何谓“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产业调整、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我们早就有碳达峰目标,而把碳中和跟碳达峰放在一块,它的约束力就比较强,简单说就是碳中和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摘编自2021年3月16日央视财经新闻)材料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大体上需要50至60年的时间,而我国仅有3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实现碳中和,需要逐渐改变现实,进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大幅增加非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绿色低碳能源)比例。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署,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五年规划中,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 从相关数据看,中国碳排放占比最高的是电力部门,因为中国的电力部门煤炭发电还是主体,然后依次为工业部门、交通运输、人类居住等。为此,中国进行科学研究,制定长远目标,进一步强化实施举措。最重要的是加快绿色能源替代,这是未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点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内陆核电、燃料电池以及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摘编自徐林《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举措与政策机制》)材料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就碳达峰、碳中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接受了记者采访。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十四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怎样理解这些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我们自己的做法吗?周宏春:确定2021年降低3%的目标是符合客观规律的。13.5%的目标是通过年度降低比例关系折算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目标,涵盖了节能、新能源碳汇等方面的作用,是整合多方面数据得出的,具体到地方指标也和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公众消费等密切相关。碳循环经济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可以把发电、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比如,通过把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净化后用于生产炭基肥料、发展富碳农业,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可以让土壤增加吸收保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在鄂尔多斯调研时我们发现有一种做法:把一种枯死的树或树枝砍下来后做生物发电原料,把发电产生的烟气收集起来通过净化引到水塘里,用来养殖螺旋藻。这种碳循环经济模式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摘编自2021年3月17日《中国环境报》》材料四: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实则是以倒逼机制推进制造业零碳转型,加快构建中国零碳新工业体系。以汽车生产为例,如果要实现“碳中和”,负责汽车整车制造的企业,提供零部件的企业,汽车生产涉及的钢铁、冶金、塑料等原材料行业,以及电子、电器等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大力减排之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但是低碳、零碳之路走得并不轻松。我国气候资金缺口较大,若想兑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国际承诺,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3.6万亿元,而政府财政资金只是杯水车薪。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制造摆脱碳约束“扼喉”命运的重要节点,背后彰显的是中国对于未来发展模式“不破不立” 的决心,中国制造唯有自强才能不息。(摘编自澎湃网2021年3月16日《“碳达峰”“碳中和”火爆背后》)4.下列对“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碳达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数值到达顶峰,并逐渐下降;碳中和目标的加入,使得碳达峰的意义比以前更加明显。B.碳中和要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需要通过产业调整、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即“零排放”。C.实现碳中和关涉我国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内陆核电、燃料电池以及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域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是重点。D.政府拟定“十四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依次降低13.5%、18%的目标,是通过折算、整合数据得出的。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与中国实现目标的时间短、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现实状况有关。B.中国“十四五”规划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这对解决碳排放问题有决定性作用。C.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的目标,具体到地方指标也和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公众消费等密切相关,因此这需要地方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积极参与。D.对中国而言,“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以倒逼机制推进制造业零碳转型,相关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现“碳中和”。6.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要采取了哪些策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若有风筝线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移的风筝。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兼仆人与朋友——是哈桑。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对我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袋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哈桑和我走出大门,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我说。“今天是个好日子。”哈桑说。我试图让眼光离开我们家的屋顶。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哈桑一眼看穿我。“没有鬼怪。”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了。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这些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被线割得鲜血淋漓。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像流星那样划过天空,拖着闪亮的尾巴,散落在附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我偷眼看向爸爸,寻思他眼下在想些什么。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下午三点,阴云密布,太阳躲在它们后面,影子开始拉长。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声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哈桑兴奋得直喘气。那一刻来临了,我合上双眼,松开拉线的手。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上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安拉保佑,我们等会儿再庆祝吧。现在,我要去帮你追那只蓝风筝。”哈桑撒腿就跑。“哈桑,”我大喊,“把它带回来!”他踢起阵阵雪花,飞奔到街道的拐角处。他突然停下来,转身,双手放在嘴边,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露出一脸微笑,消失在街角之后。我收回风筝后,寻找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时,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声响,这是一条僻静的死胡同。只见哈桑站在末端,拳头紧握,双腿微微张开。在他身后,摆着那只蓝风筝。那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他们逼近哈桑。“把风筝给我!”其中一个挥舞着拳头。哈桑眼里流露出恐惧,可是他摇摇头。“这是阿米尔少爷的风筝。”“你这个白痴!把风筝给我们。”哈桑弯腰捡起一块石头。他们一愣,退后一步。“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哈桑高举那只抓着石头的手。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他们动手了,哈桑扔出石块,击中了其中一个的额头。他们一拥而上……有种温热的东西从我的眼角流淌下来。我眨眨眼,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咬得很紧,从指节间渗出血来。我回到一个空无一人的市场,斜倚在一家小店铺紧闭的门前。十五分钟后,哈桑回来了,手里拿着那只蓝风筝。“你到哪里去了?我在找你。”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选自《追风筝的人》,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情节的高潮是我赢了风筝比赛,高潮部分不仅照应标题,而且突出了“我”与哈桑的不同性格特征。B.小说真实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阿富汗斗风筝比赛的传统风俗,充满异域风情,也表现了阿富汗人民的勇敢。C.小说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比如,第三段“街上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气氛,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对哈桑形象的刻画运用了语言、动作等描写,比如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有力地揭示了哈桑的忠诚品格。8.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在不断地变化。请结合情节简要概括“我”赢得比赛后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9.试从风筝对“我”、对哈桑的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本中“风筝”的内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三十六年,巡按辽东。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弃宽莫新疆八百里,徙编民六万家于内地。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疏竟不下。时有诏兴屯,廷弼言辽多旷土,岁于额军八万中以三分屯种,可得粟百三十万石。帝优诏美,命推行于诸边。边将好捣巢,辄生衅端。廷弼言防边以守为上,缮垣建堡,有十五利,奏行之。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四十七年,起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宣慰辽东。旋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经略。未出京,开原失,廷上言:“辽左,京师肩背;河东,辽镇腹心;开原又河东根本。欲保辽东则开原必不可弃。敌未破开原时,北关、朝鲜犹足为腹背患。今已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遣一介使,朝鲜不敢不从。既无腹背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乞速遣将士,备刍粮,修器械,毋窘臣用,毋缓臣期,毋中格以沮臣气,毋旁挠以掣臣肘。毋独遗臣以艰危,以致误臣、误辽,兼误国也。”疏入,悉报允,且赐尚方剑重其权。数月守备大固。廷弼之初抵辽也,令佥事韩原善往抚沈阳,惮不肯行。继命签事阎鸣泰,至虎皮驿恸哭而返。廷弼乃躬自巡历,自虎皮驿抵沈阳,复乘雪夜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近敌沮之,廷弼曰:“冰雪满地,敌不料我来。”鼓吹入。时兵燹后,数百里无人迹,廷弼祭诸死事者而哭之。遂耀兵奉集,相度形势而还。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 (节选自《明史·熊廷弼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B.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C.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D.已论功受赏/给事中宋一韩论之/下廷弼复勘/具得弃地/驱民状劾两人罪/及先任按臣何尔健/康丕扬党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巡按,明代每年八月朝廷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B.经略,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职位高于总督。C.疏,古代朝臣使用的一种文体,指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如上疏、奏疏。D.尚方剑,皇帝御用的宝剑,全面代表皇权,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斩杀官员后无须上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熊廷弼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担任辽东巡按时,他弹劾了放弃疆土驱逐百姓的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以及原任巡按何尔健、康丕扬。B.熊廷弼为国分忧,倡议屯田。他建议从戍边军队中抽调三分之一的人员去垦荒种田,受到皇上褒奖,朝廷于是下诏兴屯,并在各边地推广。C.熊廷弼治边有方,常备不懈。他主张边防以守卫为上策,积极倡导修筑城墙、堡垒,备足草料粮食,修理好作战器械,边庭因而更加稳固。D.熊廷弼清正廉明,以身作则。他在辽东多年,杜绝馈赠礼物,不作无原则的宽容;属下不敢巡视边地,他亲自冒险去慰问军队、鼓舞士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既无腹背忧,必合东西之势以交攻,然则辽、沈何可守也?(5分) (2)所至招流移,缮守具,分置士马,由是人心复固。(5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上礼部李侍郎·白鹭刘长卿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尾联字面上是说如果有长风吹送,白鹭必能高飞远举,实际上另有深意。B.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白鹭的心理:自有美姿,渴望振翅长空,一展风采。C.“延颈”写白鹭盼望诗人到来,“寒”“孤”二字透出久待不至的凄凉落寞。D.从题目看,这首诗是献给礼部李侍郎的诗;它既是咏物诗,又是自荐诗。15.咏物诗讲究“粘脱”。粘,即笔墨集中在写物上;脱,即离开此物而言它。一首好的咏物诗,应该是粘脱自如。请具体分析本诗在这方面的特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氓》中,“______”写出了婚后女子多年生活贫困,最终女子清醒地认识到男子已违背了当年“”的婚姻愿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Ι(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源源不断B.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泾渭分明取之不尽C.近在咫尺空穴来风非此即彼源源不断D.触手可及杞人忧天非此即彼取之不尽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B.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没处不超过12个字。(6分)①②③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据某日报统计,近三年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如下:理科前几位为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文科前几位为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等。这些专业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备受考生与家长青睐。材料二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在2020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材料三 十八岁的钱伟长以中文和历史双百的分数考入清华大学,而物理只有五分。九一八事变后,他弃文从理,决心学造飞机、大炮以振国力,最终他成为了“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关于所学,他说:国家需要什么,搞什么。即将进入高三的你,也需要未来专业目标的引领,你认为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吉林二中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分值:150分一、选择题(共13题,每道题3分,39分)题号12345710111214171819答案DCCBBACDBCAAB1.(3分)D2.(3分)C3.(3分)C【来源】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新媒体公共外交上具有更大的优势”说法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可知,中国“具备在新媒体平台上对外交流的人口优势”,而不是“在新媒体公共外交上具有更大的优势”。B.“改变了西方对西藏问题的看法”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五段可知,表示会因平台信息“重新思考对西藏问题的认知”的是“《纽约时报》的一位专栏作家”,他不能代表“西方”。C.“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由原文第六段“只有以人为本……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外交进展”可知,调动公众参与是取得外交新突破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于文无据。文章最后的论述重点是新媒体时代中国公共外交需要采取的措施,文中并没有描绘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的内容。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与公共外交倡导的信息流通模式相对立”说法错误。由原文第四段“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与公共外交的基本理念之间有着天然的契合度”可知,二者并不对立。故选C。4.(3分)B5.(3分)B6.(6分)①宏观规划:把实现碳中和跟碳达峰的目标放在一起,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设定了具体时间节点;②具体目标:设定具体的碳减排的目标,加快绿色能源替代;③ 利用方式:关注到碳循环经济模式,把发电、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来源】2021届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五模语文试题【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概念以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最终达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标”错误,根据材料一“以抵消自身产生的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可知,是“抵消”“达到相对”,并非“不排放”。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这对解决碳排放问题有决定性作用”错误,文中写道“五年规划中,还提出森林覆盖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来5年提高0.9个百分点,意味着国土上要增加约9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覆盖面积”,可以说这对解决碳排放问题有积极作用,但并不能说“有决定性作用”。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可知把实现碳中和跟碳达峰的目标放在一起,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设定了具体时间节点;由材料二“中国“十四五”规划对碳减排有一些明确的目标和部暑,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它的重点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内陆核电、燃料电池以及新能源相关材料领城的先进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等方面,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以完成结构性替代。”可知设定了具体的碳减排的目标,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由材料三“碳循环经济是值得关注的新领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术可以把发电、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净化之后加以综合利用”“这种碳循环经济模式能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可知关注到碳循环经济模式,把发电、工业生产等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综合利用,变废为宝。7.(3分)A8.(6分)①赢得比赛后,我兴奋;②哈桑追风筝未及时回来时,我担心;③哈桑为保护风筝而受欺负时,我胆怯;④哈桑回来后,我内疚。9.(6分)①风筝对“我”来说,是用以向父亲证明自己“非同凡响”的东西。(或者答“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 )放起自己的风筝,并割断对手的风筝线,收获看客们的欢呼,是勇敢的表现,是一种无上的荣誉。②风筝对于哈桑来说,是证明对主人(阿米尔少爷)忠诚和友谊的东西。“我”要哈桑把割断线的蓝风筝“带回来”,哈桑便不顾一切地保护那只好不容易找回来的蓝风筝。【来源】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情节的高潮是我赢了风筝比赛”分析错误,情节的高潮部分是哈桑保护追回的风筝。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然后梳理小说的情节,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圈出“我”的表现,根据这些表现来概括“我”的心理变化。如“‘我们得开始了’哈桑说,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这是放风筝前,我因为父亲的期望而紧张到想放弃放风筝;“我的风筝扶摇直上”“我的仍在翱翔”“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仍是其中之一……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这是放风筝的过程中,我渴望赢得比赛;“我赢了……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这是赢得比赛,我十分兴奋;“每条通道都没有哈桑的踪迹.我正在担心”,这是找不到追风筝的哈桑,我很担心;“三个邪恶的大男孩挡住了哈桑的去路.我觉得自己无法呼吸”“我张开嘴,几乎喊出来.但我没有,我浑身麻木”“看见自己依旧咬着拳头……我回到那个空无一人的市场”,这是看见哈桑为保卫自己的风筝而战,我因害怕而未帮助他;“我艰难地说,仿佛在吞嚼一块石头”——哈桑顺利带着风筝回来,我难过而后悔。9.此题考查对小说物象的意蕴的分析探究能力。物象一般是寄托作者某种情感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在作品中出现,也可以没有出现,只有指代。物象一般具有象征意义。小说物象的内涵指的是物象的深层含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或主题义。带着物象这四层含义的意识,进行物象内涵四考虑:考虑相关人物,考虑相关情节,考虑相关环境,考虑有无揭示涵义的提示语。本题要求从风筝对“我”及对哈桑的意义这一角度探究文“风筝”的内涵,解答时就要通读全文,找出相关信息,然后分别概括。“我” 是斗风筝的人,对于“我”来说,“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赢了之后,听到别人的欢呼,“我体验到有生以来最棒的一刻”,表明“斗风筝”对“我”来说是勇敢的表现,而“风筝”“是我打开爸爸心门的钥匙”。哈桑是“我”的助手,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表明他对“我”忠心耿耿,为了帮“我”追回风筝,哈桑与人打架,忍受欺负,可见,对哈桑来说,“风筝”是他对主人忠诚的见证。【点睛】物象一般是寄托作者某种情感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可以在作品中出现,也可以没有出现,只有指代。物象一般具有象征意义。小说物象的内涵指的是物象的深层含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或主题义。带着物象这四层含义的意识,进行物象内涵四考虑:考虑相关人物,考虑相关情节,考虑相关环境,考虑有无揭示涵义的提示语。10.(3分)C11.(3分)D12.(3分)B13.(1)既然没有腹背的忧患,必定会合东西两方的势力一齐进攻,既然这样那么辽东、沈阳怎么能够守得住呢?(5分)(2)所到之处招集流亡移民,修理防守器具,分派布置人马,因此人心重又稳固。(5分)【来源】2021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大联考语文试题【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比较四个选项,不难看出,关键在于两处:一是“已”字的理解,句中不是“已经”的意思,而是“不久”,可独立为状语,据此先排除AD两项;二是“具得”的宾语是什么,根据文意可知,熊廷弼经过调查审核,“具得……状”,“状”即情况,据此可排除BD两项。本句译为:不久,评论功绩受到奖赏,给事中宋一韩弹劾他们。交付熊廷弼审核,熊廷弼详尽地了解到他们放弃疆土驱逐百姓的情癋,弹劾两人的罪行,以及原任巡按何尔健、康丕扬结党庇护。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斩杀官员后无须上奏”错,持有尚方宝剑的大臣可以“先斩后奏”,便宜从事。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熊廷弼为国分忧,倡议屯田。……朝廷于是下诏兴屯” 说法错误。是朝廷下诏兴屯在先,熊廷弼建议抽调三分之一军队屯田在后。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得分点:(1)“交攻”,一齐进攻;“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何可”,怎么能够。(2)“流移”,名词,流亡移民;“缮”,修理;“分置”,分派布置;“由是”,因此。参考译文:熊廷弼,字飞百,江夏人。天启三十六年,熊廷弼巡按辽东。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放弃宽莫新开拓的疆城八百里,迁移编入户籍的平民六万家到内地。不久,评论功绩受到奖赏,给事中宋一韩弹劾他们。交付熊廷弼审核,熊廷弼详尽地了解到他们放弃疆土驱逐百姓的情癋,弹劾两人的罪行,以及原任巡按何尔健、康丕扬结党庇护。奏居然没有批复。当时有诏书令兴办屯田,熊廷弼说辽多荒地,每年在编内军队八万人中用三分之一的人垦荒种田,可以得到粮食一百三十万石。皇上颁发表示优待的诏书加以褒奖称赞,命令在各边境推行。边防将领喜好攻击敌方巢穴,总是挑起祸端。熊廷弼说防卫边疆以守为上策,修筑城墙建造堡垒,有十五件好处,报告皇帝就推行起来。在辽地多年,杜绝馈送礼物,核实军用物资,考察弹劾将吏,不作无原则的宽容,(辽东地区)法度和纲纪大为振作。四十七年,起用为大理寺丞兼河南道御史,安抚江东。旋即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处理辽东事务。还未出京,开原丧失,熊廷弼上言:“辽东,是京师的肩膀和背部;河东,是辽镇的心腹;开原又是河东的根本。要保全辽东则开原必不可丢弃。敌人未攻破开原时,北关、朝鲜还足以为腹背的祸患,如今已经攻破开原,北关不敢不服,派遣一个使者,朝鲜不敢不从。既然没有腹背的忧患,必定会合东西两方的势力一齐进攻,这样一来那么辽东、沈阳怎么能够守得住呢?恳请速派将士,准备草料粮食,修理作战器械,不要让臣的用度窘迫,不要延误臣的期限,不要中途阻碍以至于挫折臣的志气,不要从旁干扰以至于牵掣臣的行动。不要把难危险单独留给臣,以至于耽误臣,耽误辽东,兼误国家。”奏疏上达,都答复允许,并且赏赐尚方宝剑来增加他的权威。几个月后防守设施大为坚固。熊廷弼初到辽地,命令签事韩原善去安抚沈阳,韩原善害怕不肯去。接着命令签事阎鸣泰前往,到虎皮驿大哭而返。熊廷弼就亲自巡行视察,从虎皮驿抵达沈阳,再乘雪连夜赶赴抚顺。总兵贺世贤以接近敌人劝阻他,熊廷弼说:“冰雪满地,敌人不会料到我来。”演奏军乐而入。当时在战火之后,数百里没有人迹,熊廷弼吊祭诸位死于战事的人并为他们哭泣。接着在奉集炫耀兵威,测量地形地势而回。所到之处招集流亡移民,修理防守器具,分派布置人马,因此人心重又稳固。 14.(3分)C15.本诗的“粘”是指对白鹭的描写。描写白鹭风姿幽雅,孤独久立河边的描写以及白鹭渴望振翅长空的心理描写;而“脱”是诗人的内心所想。本诗借咏白鹭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落寞,渴望有人赏识,以及希望得到李侍郎荐举提携,实现理想抱负的愿望。【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吉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4月联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项,“延颈”写白鹭盼望诗人到来,错。“延颈”写白鹭的顾盼之姿态。实际上是写诗人盼望赏识和推荐他的人到来。故选C。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评价思想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本诗是咏物诗,又是自荐诗。从题目看,这首诗是献给礼部李侍郎的诗。首联,描写白鹭在江河之上亭亭独立、伸延长颈等待人来的幽雅风姿。实际上是写自己拥有才华。颔联,写白鹭久待不至的落寞与孤独的困境,实际上是为了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孤独之情。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白鹭的心理:自有美姿,渴望振翅长空,一展风采。“幽姿闲自媚”,诗人借助白鹭表现自我情怀,写白鹭悠闲自在自我欣赏,看出诗人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苦闷孤寂。“逸翮思一骋”本是表面写白鹭渴望飞翔,实际上写的是诗人渴望有所作为,实现理想志向。尾联字面上是说白鹭如有长风凭借力,就能青云直上,高飞远举,实际上另有深意。表达了渴望实现理想抱负的愿望,以及希望得到李侍郎荐举提携,青云直上的愿望。十六、(每空1分)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三岁食贫及尔偕老【来源】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和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17.(3分)A18.(3分)A19.(3分)B【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 【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语境是形容距离极近,但并非实指。再根据语境中的“远在天涯”可推知,应选“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空穴来风:有了空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闻毫无根据。语境说的是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应选“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是说现在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再联系后文“‘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应选“泾渭分明”;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语境中有“提供养料”,应选“源源不断”。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面说的是“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也就是“社会交往”,因此应以“社会交往”开头与前面衔接;括号后面说“‘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说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而“社会交往”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并列关系。B.将二者关系定位为递进关系,不正确;C.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D.“除了社会交往”说法错误,且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由于”位置不当,主语一致,关联词放主语后面;C.“空间和时间增强了互动性”,搭配不当。D.“有助于……显著提高”句式杂糅,要么说“……得到显著提高”,要么说“有助于……提高”。故选B。20.(每空2分,6分)①除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外②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山楂中的有机酸所致21.(5分)超重及糖尿病人群,由于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所以要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总热量别超过200克。【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 【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结合后文“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确定空处应该有与“还……与……有关”相照应的关联词语——“除了与……有关外”,再结合上文“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确定答案为:除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外。②处因为上文句末为句号,说明主要根据后文填空,再看后文内容为“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于是确定空处与下文是递进关系,得出答案为: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③处根据段落位置确定要填的内容是对上文“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比如山楂含糖量超过20%,但因为含酸量较多,吃起来还没有草莓甜”的总结,故得出答案:“山楂中的有机酸所致”,或者“受山楂中有机酸的影响”。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根据设问句子“对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的食物呢?”提炼出中心观点。对象为: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重要信息(原因和结果)为“由于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得出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其次便是“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最后一点便是“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限制总热量,建议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不超过200克”。综上,再结合字数限定和“因果关系”的要求确定答案为:对于超重人群以及糖尿病人群来说,由于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所以要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平均一天吃下去的水果总热量不超过200克。23.(60分)例文:以兴趣为指引,以报国为旨归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以兴趣为指引,以报国为旨归”。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即将进入高三的我们,需要未来专业目标的引领,大家认为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应该以兴趣为指引,以报国为旨归。 中华何辜,追求自己的复兴之路,却被人肆意打压?华为何辜,致力于为人类提供最好的科技产品,却被人处处刁难?高端芯片受制于人,纵有大笔资金投入,短时期内也难见成效;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徒有报国之心,却也有心无力。前路漫漫,当人家不给搭车的方便时,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己造车。于是,虽然不闻号令,但见无数有志青年自愿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钱伟长就是其中之一。一个民族的有志青年,就应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站出来。长久以来,追逐好的前途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一部分青年的人生和事业的导向。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透露:过半的清华高考状元都去了经济管理学院,都想去金融公司。另有一项调查显示,清华、北大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近7成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其中有近80%的留学生选择的是留在国外,而不是回来建设国家。我们没有权利阻挡任何一个人追求自己的前途,更没有权利指责,但我们可以高声赞扬像钟芳蓉、钱伟长这样的年轻人:是你们,让我们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同时,我也为他们鼓掌。考古,寂寞于灯红酒绿之外,热闹繁华与之相隔十万八千里。676分,许多人只从这个分数中看到了金钱与前途,看到了热门的专业与优厚的待遇,但钟芳蓉却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她让我想到了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的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是的,在钟芳蓉与世俗选择的对抗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如果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生活,这个世界应该比现在有趣得多。有人说,钱伟长比钟芳蓉的选择更值得提倡。我不这么认为。我们称赞钱伟长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追随钱伟长的脚步,因为人各有所长,国家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好自己的工作,也是在为国出力。实际上,当以兴趣为指引来学习、工作的时候,人们更容易克服困难,更容易做出出色的成绩。报国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应有的人生旨归,但报国的方式千千万。希望我们每一个青年都能以兴趣热爱为指引,以爱国报国为旨归,既能求得个人的幸福,也能助力国家的复兴。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三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模块检测(期中)语文试题【审题】本次作文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通读材料,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本题有三则材料,分析每则材料包含的意思,确定立意。第一则材料谈论的是近三年来高考报考专业的文理科的前几名,都是与经济、金融、会计、计算机和电气工程相关,都是近年来特别流行的专业,就业方向比较的专业,工资比较高的专业。材料二说到钟芳蓉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交代她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她报考这个专业是源于热爱。第三则材料是写擅长文科的钱伟长响应国家号召弃文从理,成为了“中国近代力学之父” 。这三则材料都谈论到了年轻人以及他们的选择,选择的时候主要是选择利于自己的专业还是利于国家的专业,选择有“前途”的专业还是“钱途”的专业,我们的青春该如何做才能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才能对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等。我们认为专业选择既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又要与国家、时代的需要相结合,而不能将能否赚更多的钱作为专业选择的唯一标准,如此才能做出无愧于个人和时代的选择,发挥出个人最大的价值。写作任务是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认为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是什么”,要符合发言稿的格式。【立意】1.专业选择,利己兼利国;2.“钱”途与前途;3.让“专业选择”绽放绚丽之花。【素材】1.俗话说得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位曾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在谈到成功的要素时,特别强调兴趣在成就事业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兴趣比天才重要”,“好奇心和兴趣是我生命的原动力,兴趣使我不会疲倦”。在教育领域同样有着精辟的总结: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实践证明,在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众多主观因素中,兴趣有一股无形的支配力量,它是最好的老师,是最持久的动力源,是潜能的“孵化器”。2.关于兴趣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重要性的论述有很多也很深刻,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人却视而不见或者不愿意坚持。不少新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倾向于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父母的期望、专业的就业情况、工作后的待遇等,这些因素也重要,但如果不考虑自身的内在因素,显然对长远的发展不利,不少学生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位在人力资源部门任职的朋友给笔者讲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某知名企业要招聘一些接电话的客服人员,任职要求比较低,只要大专学历即可。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不少应聘简历,在筛选中发现了一位毕业于某名牌大学通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源部门与该应聘者进行了面谈,问他为什么放弃专业领域的发展来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管理工作。应聘者无奈地表示:自己对这个专业根本没兴趣,硕士读完就再也不想接触这个领域了。又问:那为什么从本科开始就一直读这个专业,不换其他专业呢?他的回答更是显得后悔莫及:考大学的时候,都说通信专业热门而且容易找到工作,父母就给他选了这个专业,当时他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觉得多么反感。后来读大学时感觉不适合自己,想在读研时换专业,但又怕太难考不上,放弃了四年所学的专业又太可惜,所以就一直到毕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不下决心改行。 3.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怎样规划好大学的学业,是未来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目前,大学新生面临的选择困境,客观上使得一些学生、家长和社会开始重新认识接受高等教育的价值,原来一些功利性的期望在未来会慢慢改变。这为新生理性地选择专业和职业生涯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对他们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坚持选择的定力带来了挑战。当然,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往后就越会体验到按自己意愿选择的重要性。因为道理对每一个人都一样:只有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同类资料
更多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