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 3套(word版,含答案)

2021-10-141 9.99元 32页 560.30 KB
立即下载 侵权申诉 举报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下载需要9.99
点击下载完整资料立即下载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1(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下列各项属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内容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将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D.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2.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B.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3.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场讨论(  )A.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4.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以下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的是(  )①“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②“复兴号”高铁动车 ③“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④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如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32页共32页,A.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B.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7.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8.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1978-1982年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拨乱反正的实质是(  )A.恢复老干部名誉B.从组织上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C.扭转混乱局面D.在经济上尽力挽回“文化大革命”损失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一个中国第32页共32页,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D.军事力量强大1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13.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14.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至2019年,中国在承担了超过15%维和经费摊款的同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任务区派出了2500余名军、警维和人员,为饱受冲突和战乱之祸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恢复、建设、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中国(  )A.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主导世界维和行动C.致力落后国家复兴D.积极承担大国义务15.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种状况表明(  )A.世界各大经济体促成多极化形成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D.改革开放使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其旨在(  )A.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B.大力发展面向大众的文艺C.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D.加强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32页共32页,材料一 这是一条小道。1969年10月至1972年11月,在这条工友们为了让他不绕远路而悄悄修整出来的田边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思考了三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条小道上逐渐萌芽。后来,它被人们称为“小平小道”。这是一条大道,是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大道,却引领中国走上了发展的春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5个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条大道,就是改革开放大道。——摘编自高怀举主编《历史来了》材料二 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国》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萌芽于“小平小道”的思想理论名称是什么,并概括改革开放大道上的重大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胜利”?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枓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并说明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第32页共32页,(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根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的史料类型。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第32页共32页,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是一条小道。1969年10月至1972年11月,在这条工友们为了让他不绕远路而悄悄修整出来的田边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思考了三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条小道上逐渐萌芽。后来,被人们称为“小平小道”。这是一条大道,是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大道,却引领中国走上了发展的春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5个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条大道,就是改革开放大道。——摘自高怀举《历史来了》材料二 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摘自《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国》(昆明日报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萌芽于“小平小道”的思想理论名称是什么,并概括改革开放大道上的重大举措。(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胜利的认识。第32页共32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C【解析】A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B项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D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2.A【解析】特别行政区拥有除外交、国防外的高度自治权而并非“完全自治”,A项错误。3.C4.D5.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1978-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项正确。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是在1952年完成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序幕的,B项正确。中共八大是1956年召开的,A项错误;中共十三大是1987年召开的,C项错误;中共十四大是1992年召开的,D项错误。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与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表明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方针,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第32页共32页,8.B【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拨乱反正的决策,之后在全国为“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平反,其实质是从组织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B项正确。9.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3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A项不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之前之后都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项不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D项不符合题意。10.B【解析】紧扣设问中的“直接结果”一词,注意从时序的角度来分析选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确定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从安徽起步,故A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确定的,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D项错误。11.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强调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提出“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因此,“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故答案为B项。12.B【解析】由“安排‘后事’”“准备要坐牢”可知,当时“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之势,“两个凡是”依然发挥作用,故A、D两项错误,B项正确。该文发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C项错误。第32页共32页,13.A【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并且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等,体现了中央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社队企业属于集体经济,排除B项;C项“完善了”表述绝对,此时农村改革才刚刚开始,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排除D项。14.D【解析】新时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承担维和经费,表明中国积极承担大国义务,故选D项。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并非只针对睦邻国家,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维和行动,并非“主导”,故B项错误;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事务,不仅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复兴,还有维护和平的目的,排除C项。1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得到提升,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使中国影响了世界,故选C项。多极化仍然在形成过程中,排除A项;我们仍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排除B项;材料没有中国和美国的工业对比数据,无法得出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的结论,排除D项。16.C【解析】根据材料“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强调在文艺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际上旨在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1)理论名称:邓小平理论。重大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国企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18.(1)主要措施与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积极影响: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农民生活。第32页共32页,(2)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2)问,分析材料出处回答即可。19.(1)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并结合所学得出,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等角度入手。20.(1)理论名称:邓小平理论。重大举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对外开放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任答四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得出是邓小平理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归纳。第(2)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胜利的认识,可以从符合人民利益、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理论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和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等角度分析。第32页共32页,【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2(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3.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第32页共32页,C.对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思考 D.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5.在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重要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4月,备受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一“重要共识”是(  )A.认同《告台湾同胞书》B.认同“一国两制”C.实现直接“三通”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6.翻开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的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C.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D.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7.如图是国家博物馆知名新千年藏品——“入世槌”。它仅长32.3厘米,却是我国当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其价值主要在于见证了(  )A.首批经济特区的设立B.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C.全方位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D.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其中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是(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9.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A.社会生活变迁B.家庭联产承包C.现代企业制度D.经济体制改革10.下表反映了1978—2017年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第32页共32页,类别1978年2017年全区生产总值(亿元)73.233453.93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55.2629472全区粮食产量(万吨)116.98368.2①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②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需要 ③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1.下图是1949-1999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和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防御阶段 ②中国综合国力提高③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④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13.影片《我和我的家乡》由5个小故事组成,为观众全面展现了5G、网约车、直播带货、无人机物流等热点下的中国风貌,对外传达了5G时代已经全面来临,我们的家乡也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列选项与影片展示的情景息息相关的是(  )A.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主题C.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的建成D.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14.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了(  )第32页共32页,A.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B.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C.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D.“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15.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B.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C.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16.有资料表明:“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恢复或参加了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并且放弃了作为唯一的不接受多边援助的发展中国家的做法,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多边技术援助项目最多的国家。”当时我国的这些做法旨在(  )A.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结盟B.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服务C.争取更多的国际发言权D.走新型的大国关系之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重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良好道德风尚,防止封建腐朽道德文化沉渣泛起。——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材料二材料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第32页共32页,——习近平在十九大的报告(1)材料一中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春秋时期,为“德治”这一理念提供来源的思想家是谁?战国时期,秦国践行“法治”思想的改革家是谁?(2)请写出材料二中两位历史人物联合完成的伟大著作及发表时间(年份)。20世纪初的哪场革命将著作中的理论变为现实?(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请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4)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亦无止境。从以上思想理论的实践和创新历程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结合起来。——摘编自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材料二 香港回归以来“中国人”身份认同比例示意图——摘编自阎小骏《徘徊与摇摆:香港人国家认同的集体困境》第32页共32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和“两制”的辩证关系。(2)概括材料二示意图中所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在教育方面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建议。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8年以来,邓小平指出,农民最了解农村的实际,他们更能在实践中探索出顺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国家要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主权,调动其积极性。“我们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更要立足于广大农民的实际,通过农业资源的新组合,使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以达到最大的经济利用效益。邓小平说:“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他还多次指示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激励,只有这样我国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才有希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民从农业内部转移出来。邓小平强调要“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新型的乡镇企业”,不仅要吸纳农村劳动力,还要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格局的多样化。——摘编自周建峰《邓小平农业经济发展动力观及其启示》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指出要把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要继续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国家现代化要“四化同步”: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他认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大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经营。国家应鼓励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相关组织的作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互联互动、共建共享为基本准则,“推动形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习近平还提出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理念,并将其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改革的主线,强调农业现代化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新时期,习近平进一步推动创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摘编自郑吉伟、姚晓红《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关于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习近平对邓小平农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第32页共32页,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舆论信息统计(局部):时间舆论热词20世纪70年代末“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摸着石头过河、包产到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小平您好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南方谈话”“姓资姓社”“下海”“三个有利于”、市场经济21世纪初至今网购、“互联网+”、全面小康、中国梦、“一带一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第32页共32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D【解析】根据图示显示,中国外交增长最快的阶段在1970—1980年,1972年中日建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大经合组织。故选D项。2.D【解析】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据材料可知,语言的变化也是其中的一种,从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可以进行判断。因此,答案选D项。3.B【解析】该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选B项。政治路线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A项不正确。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4.C 【解析】材料“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实际上是对计划经济模式的突破,反映出当时中国对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故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5.D6.D7.D【解析】根据图片中“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多哈会议主席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用的木槌”可得出其价值主要在于见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国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D项正确。A、B、C三项与世贸组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第32页共32页,8.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D项正确。9.D【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因此,答案为D项。10.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78-2017年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由此判断这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的本质是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1978年后实行改革,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选项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①社会制度只是改革,而不是变革;选项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因此选项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1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与中国建交的最高峰在1972年。1953年一五计划实施,故④错误,故选A项。12.A【解析】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并且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等,体现了中央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A项正确。社队企业属于集体经济,排除B项;C项“完善了”表述绝对,此时农村改革才刚刚开始,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排除D项。13.D【解析】根据材料“5G、网约车、直播带货、无人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变化得益于云计算、移动通信和卫星精准定位系统,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均未反映,排除。14.D第32页共32页,【解析】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加强了港珠澳三地的联系与沟通,这体现了在“一国两制”指导之下港珠澳三地联系加强,从本质上体现了“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D项正确。A、B、C三项是对材料表象的解读,没有体现其实质,排除。15.A【解析】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合作的前提,故A项正确。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之一,故B项错误;大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故C项错误;统一后的台湾可以拥有立法自治权,没有外交自治权,故D项错误。16.B【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给改革开放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新时期外交进行了调整,如参加国际组织、争取国际援助等,故选B项。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具体体现为不结盟,排除A项;获得国际援助不能体现争取更多的国际发言权,排除C项;参加国际组织、争取国际援助不能体现大国关系的调整,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1)孔子;商鞅。(2)《共产党宣言》;1848年;俄国十月革命。(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共七大;延安。(4)我们要继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18.(1)“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2)问题:香港回归后对“中国人”身份认同波动大;总体比例低;香港年轻人认同更低。建议:加强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国民教育。【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用辩证方法分析“一国”和“两制”的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香港回归以来“中国人”身份认同比例示意图,从图中所反映出的不同年龄的香港人在国家认同上体现的差异,可得出香港回归后对“中国人”身份认同波动大,总体比例低,香港年轻人认同更低。第二小问,综合以上材料可知,加强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国民教育是“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19.(1)内容:给予农民更多自主权;立足农民实际,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重视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养和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和新型乡镇企业。第32页共32页,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属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产物;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任答三点即可)(3)继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强调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要求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发展: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三权分置”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任答四点即可)20.[示例]看法:舆论热词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舆论热词呈现出反思“文化大革命”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有较大发展,舆论热词反映出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舆论热词反映出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深化;21世纪初至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舆论热词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综上所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舆论热词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32页共32页,【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3(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中日两国建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改善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目前,内蒙古正在加速打造新型的智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在体会一部智能手机下载App(微信或支付宝)走遍内蒙古,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产生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A.计算机网络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航空航天技术D.原子能技术3.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外交成就C.军队建设D.民族团结4.翻开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的是(  )A.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C.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D.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第32页共32页,5.1979年,粮食部下发通知,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除政府直接控制的粮食价格外,出现了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这反映出当时(  )A.农村经济改革全面展开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C.粮食短缺问题已经解决D.国家经济体制有所调整6.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7.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D.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8.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01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9.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海南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30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胡锦涛D.习近平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B.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第32页共32页,C.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D.彻底消除“左”倾错误12.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这反映出(  )A.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13.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4.对比下列两幅图片,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  )①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加深'②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④国际性交流范围扩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这种状况表明(  )A.世界各大经济体促成多极化形成B.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C.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并影响了世界D.改革开放使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16.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其旨在(  )A.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B.大力发展面向大众的文艺C.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第32页共32页,D.加强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吴起在楚,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农民军队之配练与井田制之废弃,为新军国图谋富强之两要端,而即以促进宗法封建贵族之崩溃。——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在1898年光绪皇帝与太后分享皇权合法性的情况下,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吴晓波《激荡三十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秦”使“新军国图谋富强”的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孝文”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3)材料三中,“清末变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怎样理解“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第32页共32页,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郑成功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第八条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国家法》(1)材料一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3)根据材料二,指出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根本目的。(4)《反分裂国家法》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案。你认为实行哪种方案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什么?第32页共32页,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破旧立新、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性突破的政策或举措,几乎都是现实中的严重问题倒逼的结果。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生存的危机下寻求逆向突破。——摘自王久高《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逻辑与核心经验》材料二 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摘自《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国》(昆明日报社)(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分析说明改革开放的关键举措是现实问题“倒逼”的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胜利的认识。第32页共32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D【解析】根据图示显示,中国外交增长最快的阶段在1970—1980年,1972年中日建交,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大经合组织。故选D项。2.A【解析】根据题干“一部手机‘手一划’,衣、食、住、行全搞定的便捷生活”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生活之中,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故选A项。3.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涉及的事件有三个,分别是海峡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都是关于我国在统一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题应为祖国统一,其他各项均未涉及,故选A项。4.D5.D【解析】材料“允许国有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格经营部分粮油,第32页共32页,并放开粮食集贸市场”“基本上由供求双方直接形成的价格”反映了在1979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计划体制下实行粮食配给和统购统销的政策,放开粮贸市场,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B【解析】根据材料“1984年”“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84年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B项正确。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1980年,A项错误;设珠江三角洲开放区是1985年,C项错误;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是1990年,D项错误。7.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与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表明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方针,并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8.C【解析】由材料可知,“粮油关系”是计划经济控制下进行的,取消后,实现粮油供给与需求关系市场化,从而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9.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53年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6年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所有制的性质没有改变,A项不合题意;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之前之后都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C项不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D项不符合题意。10.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提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1988年,海南省设立为经济特区。所以,30年前,为海南岛建省办经济特区规划了宏伟蓝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邓小平,B项符合题意。第32页共32页,11.A【解析】平反冤假错案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项。B、C两项都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排除;“彻底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12.A【解析】材料“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说明企业自负盈亏,表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和企业活力逐步得到增强,故选A项。国企改革全面展开是从1984年开始的,且材料中北京企业改革属于个例,不属于全面展开,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强调先义后利的义利观,材料的主旨是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处理对外关系时要讲信义,可见在习近平的外交思想中彰显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要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但是没有强调要把其始终摆在外交的第一位,故B项错误;材料侧重强调将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到当今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去,没有强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C项错误;材料内容不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14.D【解析】①不符合“1987年”这一时间信息,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②不符合事实,排除;由两幅图片对比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③正确;材料中两幅图片说明中外的交流范围扩大,④正确。故D项正确。1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得到提升,这反映出改革开放不仅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使中国影响了世界,故选C项。多极化仍然在形成过程中,排除A项;我们仍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排除B项;材料没有中国和美国的工业对比数据,无法得出中国工业已超过美国的结论,排除D项。16.C【解析】根据材料“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强调在文艺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际上旨在更好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C项正确。第32页共32页,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1)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2)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3)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势力的阻挠。(4)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8.(1)背景:“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的“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并结合所学“文革”时期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再结合时代背景,世界范围内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对外开放,世界科技革命影响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等信息,可以得出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由“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可以得出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由“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可以得出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可以得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第二小问,根据上述科技体制改革的相关背景以及我国科技发展的成果等知识回答。19.(1)元朝疆域广大,台湾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措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重大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3)性质: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中国内部事务。根本目的: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32页共32页,(4)方案有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两种,和平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同根同源;“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等;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或:武力统一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台独分子的破坏;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等)20.(1)根本原因: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倒逼”史例:如:人民公社体制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人民利益,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的潮流。(8分,任答四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国改革的启动最直接的动因就是旧有的体制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可知,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小问,关键是要理解清楚“倒逼”的含义,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过程等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并结合所学,从符合人民利益、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理论作指导、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和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等角度分析。第32页共32页
同类资料
更多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十单元测试卷 3套(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