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访问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件: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08-191 9.99元 35页 1.41 MB
立即下载 侵权申诉 举报
预览已结束,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下载需要9.99
点击下载完整资料立即下载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二三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2.整体性(1)形成:(2)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③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一二三思考讨论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提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提醒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趋利避害。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在引进外来物种时要注意避免破坏生态平衡等。,一二三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能量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各圈层的桥梁和纽带。2.主要表现:地球四大圈层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传输与交换。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1)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2)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风的驱动作用将动能传输给海洋,并通过大气与水面的摩擦作用驱动水体流动。(3)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着势能的传输与交换。气压升高,海面降低;气压降低,海面升高。,一二三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2.实例:(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其他案例: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一二三思考讨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传递也是双向的吗?提示:不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据史料记载,黄土高原在汉代时一派草肥水美、山清水秀的景色,但自唐代以后,由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再加上近代“以粮为纲”的影响,就变成了今天千沟万壑、水土流失相当严重的地表形态。结合材料探究:,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使地理环境发生哪些变化?请填写下面纲要图,完善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演化过程。,探究一探究二提示: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探究一探究二(2)黄土高原景观发生这种变化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点?提示: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演化过程,具有整体性。(3)目前,在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效果明显,这将对该地区水土流失及黄土高原景观产生什么影响?提示:以上做法都是保持水土的有效措施,会使水土流失减弱,黄土高原植被稀少的景观发生改变,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名师精讲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整体性的含义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以及人类活动各要素通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含义可用下图来理解: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必须结合实例,具体分析如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特别提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例如,人们在农耕和草原过渡地区盲目开垦,破坏了植被与地表土层,加上强劲的冬季风,使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1】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大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图示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灌溉使得土壤湿度增大,同时也会使得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增大,就会调节气温,使得气温变化幅度减小,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得局部降水增加,进一步增大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率。第(2)题,该图反映了该区域水、大气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B(2)B,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都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上图为水循环局部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1)如果椭圆表示海洋,则箭头①②可能表示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①径流、降水,②蒸发。,探究一探究二(2)试以水循环为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提示:水循环是跨越四大圈层的循环运动过程。蒸发、蒸腾使水变成水蒸气,从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进入大气圈,水蒸气随大气环流而运动,最后以雨、雪等形式回到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降水可被生物截留和利用;降水变为地表或地下径流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最后流入海洋。由此可看出,水循环过程联系了四大圈层,是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名师精讲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各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探究一探究二物质运动图能量交换图,探究一探究二2.三大物质循环内容比较,探究一探究二特别提示: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其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使自然界的化学元素进行迁移、运动,实现能量流动、转化,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2)改变原始大气成分: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氨气、水汽→氮气、氧气。(3)改变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上的水分分布状况。(4)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形成。(5)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方面有巨大作用。,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在图中三个方框中填出适当的分子式或化学元素符号。(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自然界中化学元素的原有迁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改变了圈、圈和岩石圈。(3)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从土壤中吸收,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出。(4)简要归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探究一探究二解析:1.读图析图: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于体内。在这一生物循环过程中,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并改变它们原来的存在形式,从而改变了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2.思路展示:(1)应该明确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参与物质;(2)通过这一模式图,理解生物循环过程中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技巧归纳: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都是吸收O2、放出CO2。答案:(1)从左至右,由上而下依次为CO2O2H2O(2)大气 水(3)二氧化碳 水、氮、磷和其他化学元素 氧气(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中。,1-23-456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M、N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M环节导致水系发达,河湖众多②M环节导致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③N环节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大④N环节导致河流夏季出现汛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外流河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小,1-23-456解析:第1题,图中M环节体现了气候对土壤的影响,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快,营养物质积累少。N环节体现了气候对水文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可导致河流夏季出现汛期;河流泥沙含量增大属于植被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河流发育程度低,多内流河。答案:1.D2.B,1-23-456下图为CO2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有关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B.大气中的氮全部来自生物的作用C.参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D.现今地球大气的成分主要是生物参与的结果4.近年来,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建设防护林提倡多种树木搭配,主要是为了()A.追求森林产品的多样化B.美化林区环境C.降低防护林工程成本D.增加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3-456解析:第3题,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来自生物作用,还有一部分是由原始大气中的氨分离出来的。第4题,我国南方许多地方建设防护林提倡多种树木搭配,可使防护林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复杂化,从而增加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3.B4.D,1-23-4565.下图是光合作用示意图,该作用产生的结果是()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物质存在位置④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3-456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中。植物光合作用在地球圈层间完成了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不但改变了物质的存在位置,而且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答案:D,1-23-4566.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内容:A,B,C。(2)在图上补画出相应的箭头。图中反映了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1-23-456(3)写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的几种循环:、、。(4)陆地环境各要素中的生物(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引起的变化,并导致失调。相反,通过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改善水文状况,保持,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1-23-456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A要素提供水蒸气给B要素,故A为水文,B为气候。第(2)题,由于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故图中箭头是双向的。第(3)题,自然界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第(4)题,破坏植被会导致气候变化。答案:(1)水文 气候 植被(生物)(2)画图略。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3)水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可互换)(4)全球气候 整个生态系统 局部小气候 水土
相关资料
同类资料
更多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课件: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